首页 > 运营 > 正文

为什么不做双微运营?
2017-09-22 11:37  未知 我要评论

这句话说出来,估计我合伙人要打我。毕竟都是生意,怎么能说不接?其实倒不是不接,而是我们聊聊怎么更好地运营双微。

第一点,战场是不是一定得局限在双微

前段时间有篇刷了朋友圈的文章,讲的是全平台营销。大意是用户愈发分散,那么品牌应该占住消费者所在的各个平台。文章没有毛病,给了我们两个指引:

1.应该要覆盖消费者在的平台。目前来看,知乎/抖音/快手/QQ空间是被蛮多企业忽视的优质平台。品牌可以考虑在其中发力,其中几个手机品牌做得不错,魅族、Vivo玩得很溜。

2.在平台上,用自有媒体还是外部KOL,需要做权衡。本质这是个投入产出比的考量,目测不刷数的话,大部分自有媒体的ROI都是低于外部KOL的。

第二点,双微,是否应该做?

有一个很好的比喻,说双微如同人的脖子,没有吧不行,有了吧貌似用处也不大。那是否应该投入去做呢?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。

怎么做?

这个时候,永远绕不开杜蕾斯的微博、支付宝的微信。的确做得很好,但是可复制性没那么高。一来品类本身优势,性的传播力天然大过洗发水,品类的使用频率也很高,自身可被挖掘延展的空间也大。二来品牌基础,支付宝的用户量和一个新品牌,完全不在一个段位。三来就是预算,杜蕾斯的月费显然不是一般公司支付得起。当然,支付宝是个例外,仅靠一己之力,没有外部agency帮助。

第三点,双微是内容导向还是服务导向

这个还用问么?肯定是都做啊。

答案显然不是。以微信为例,服务号和订阅号无论从权限设计还是展现方式,都决定了品牌需要仔细考虑这个问题。微博呢?微博也需要考虑这个问题。

以Apple为例,它的twitter/facebook帐号(@Apple)都是空的。

那Apple在干嘛?Apple在做客服,它的客服帐号(@Apple Support)异常活跃。

第四点,双微运营本身是个生意,用生意来看这个问题

少看点案例,比如说雕牌这种,也是怕了,躲都来不及。

多想想生意模式本身,如果双微可以四两拨千斤,为啥agency不去自己做号?做一个十万加的号,广告变现收入肯定超过月费。

所以设定好的期望,是简单的公司对外发声渠道、还是服务平台、还是就是做点有趣的内容,进而去选择合适的合作方(是合作方,不是外包)。然后in house有不错的团队领导合作方,一起做点有意思的事儿。这可能是未来的新常态。比如说海尔。

为什么是这样呢?因为AARRR模式决定了,内容的价值越发重要,in house的内容团队也会越来越大。比如说可口可乐。

第五点,嗯,我还是要接双微运营。做一个优秀的全媒体营销合作伙伴。

微信关注

热点推荐:

热点排行:

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