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atic是方便在没有创建对象的情况下进行调用(方法/变量)。显然,被static关键字修饰的方法或者变量不需要依赖于对象来进行访问,只要类被加载了,就可以通过类名去进行访问。static可以用来修饰类的成员方法、类的成员变量,另外也可以编写static代码块来优化程序性能
一.static关键字使用场景
static关键字主要有以下5个使用场景:
1.1、静态变量
把一个变量声明为静态变量通常基于以下三个目的:
作为共享变量使用
减少对象的创建
保留唯一副本
第一种比较容易理解,由于static变量在内存中只会存在一个副本,所以其可以作为共享变量使用,比如要定义一个全局配置、进行全局计数。如: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|
|
第二种虽然场景不多,但是基本在每个工程里面都会使用到,比如声明Loggger变量:
1 |
|
实际上,如果把static去掉也是可行的,比如:
1 |
|
这样一来,对于每个MyClass的实例化对象都会拥有一个LOGGER,如果创建了1000个MyClass对象,则会多出1000个Logger对象,造成资源的浪费,因此通常会将Logger对象声明为static变量,这样一来,能够减少对内存资源的占用。
第三种最经典的场景莫过于单例模式了,单例模式由于必须全局只保留一个副本,所以天然和static的初衷是吻合的,用static来修饰再合适不过了。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|
|
1.2、静态方法
将一个方法声明为静态方法,通常是为了方便在不创建对象的情况下调用。这种使用方式非常地常见,比如jdk的Collections类中的一些方法、单例模式的getInstance方法、工厂模式的create/build方法、util工具类中的方法。
1.3、静态代码块
静态代码块通常来说是为了对静态变量进行一些初始化操作,比如单例模式、定义枚举类:
单例模式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|
|
枚举类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|
|
1.4、静态内部类
内部类一般情况下使用不是特别多,如果需要在外部类里面定义一个内部类,通常是基于外部类和内部类有很强关联的前提下才去这么使用。
在说静态内部类的使用场景之前,我们先来看一下静态内部类和非静态内部类的区别:
非静态内部类对象持有外部类对象的引用(编译器会隐式地将外部类对象的引用作为内部类的构造器参数);而静态内部类对象不会持有外部类对象的引用
由于非静态内部类的实例创建需要有外部类对象的引用,所以非静态内部类对象的创建必须依托于外部类的实例;而静态内部类的实例创建只需依托外部类;
并且由于非静态内部类对象持有了外部类对象的引用,因此非静态内部类可以访问外部类的非静态成员;而静态内部类只能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成员;
两者的根本性区别其实也决定了用static去修饰内部类的真正意图:
内部类需要脱离外部类对象来创建实例
避免内部类使用过程中出现内存溢出
第一种是目前静态内部类使用比较多的场景,比如JDK集合中的Entry、builder设计模式。
HashMap Entry:
builder设计模式: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|
|
第二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多线程场景下,非静态内部类可能会引发内存溢出的问题,比如下面的例子: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|
|
上面这段代码中的:
1 2 3 4 5 |
|
声明并创建了一个匿名内部类对象,该对象持有外部类Task实例的引用,如果在在run方法中做的是耗时操作,将会导致外部类Task的实例迟迟不能被回收,如果Task对象创建过多,会引发内存溢出。
优化方式: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|
|
1.5、静态导入
静态导入其实就是import static,用来导入某个类或者某个包中的静态方法或者静态变量。如下面这段代码所示:
1 2 3 4 5 6 7 8 9 |
|
这样在书写代码的时候确实能省一点代码,但是会影响代码可读性,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这么使用。
二.static变量和普通成员变量区别
static变量和普通成员变量主要有以下4点区别:
区别1:所属不同。static变量属于类,不单属于任何对象;普通成员变量属于某个对象
区别2:存储区域不同。static变量位于方法区;普通成员变量位于堆区。
区别3:生命周期不同。static变量生命周期与类的生命周期相同;普通成员变量和其所属的对象的生命周期相同。
区别4:在对象序列化时(Serializable),static变量会被排除在外(因为static变量是属于类的,不属于对象)
三.类的构造器到底是不是static方法?
关于类的构造器是否是static方法有很多争议,在《java编程思想》一书中提到“类的构造器虽然没有用static修饰,但是实际上是static方法”,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有点欠妥,原因如下:
1)在类的构造器中,实际上有一个隐藏的参数this引用,this是跟对象绑定的,也就是说在调用构造器之前,这个对象已经创建完毕了才能出现this引用。而构造器的作用是干什么的呢?它负责在创建一个实例对象的时候对实例进行初始化操作,即jvm在堆上为实例对象分配了相应的存储空间后,需要调用构造器对实例对象的成员变量进行初始化赋值操作。
2)我们再来看static方法,由于static不依赖于任何对象就可以进行访问,也就是说和this是没有任何关联的。从这一层面去讲,类的构造器不是static方法
3)从JVM指令层面去看,类的构造器不是static方法,我们先看一下下面这段代码: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|
|
这段代码反编译之后的字节码如下:
从上面可以看出,在调用static方法是调用的是invokestatic指令,而在调用类的构造器时实际上执行的是invokespecial指令,而这2个指令在JVM规范中的解释如下:
https://docs.oracle.com/javase/specs/jvms/se7/html/jvms-6.html#jvms-6.5.invokestatic
可以看出,这2个指令的用途是完全不同的,invokestatic定义很清楚,就是用来调用执行static方法,而invokespecial用来调用实例方法,用来特殊调用父类方法、private方法和类的构造器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