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/小程序/APP个性化定制开发,二开,改版等服务,加扣:8582-36016

   用一维数组处理二维表格,实际是可行的,但是会很复杂,特别是遇到二维表格的输入、处理和输出。

  在你绞尽脑汁的时候,二维数组(一维数组的大哥)像电视剧里救美的英雄一样显现在你的面前,初识数组的朋友们还等什么呢?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位武功高强的大哥吧!

1. 双下标变量

  先来认识一下双下标变量,聪明的你一定能够顾名思义了吧,简单举个例子:Array[2][3]

  Array是数组名,后面的两个方括号内分别放行下标和列下标,这里的行下标和列下标就是所谓的双下标。

这里的下标规则和一维数组的下标规则一模一样:

(1)可以是正的整形变量:

    eg:Array[2][3];

(2)可以是字符常量:

    eg:Array[‘A’][‘B’] = Array[65][66];(不清楚字符常量的同学可以点击:

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5%AD%97%E7%AC%A6%E5%B8%B8%E6%95%B0?fromtitle=%E5%AD%97%E7%AC%A6%E5%B8%B8%E9%87%8F&fromid=103245)

(3)可以是有确定值的表达式:

    eg:Array[i+1][j+2]、Array[A[1]][A[2]];

  总而言之,这里的下标分别表示行数和列数。

  接下来和小编一起感受一下双下标变量的威力。

  上下标变量可以使方程组的计算更简单,比如:

  计算一个二元一次线性方程组:

 

{7∗x1−4∗x2=7−2∗x1+3∗x2=−1{7∗x1−4∗x2=7−2∗x1+3∗x2=−1

 

  它的一般表达式为:

 

{a11∗x1+a12∗x2=b1a21∗x1+a22∗x2=b2

 

  我们可以写出一个该方程组的增广矩阵:

 

(a11a21a12a22b1b2)(a11a12b1a21a22b2)

 

  运用克拉默法则可得:

 

x1=(b1∗a22−b2∗a12)/(a11∗a22−a21∗a12)x1=(b1∗a22−b2∗a12)/(a11∗a22−a21∗a12)

 

x2=(a11∗b2−a21∗b1)/(a11∗a22−a21∗a12)x2=(a11∗b2−a21∗b1)/(a11∗a22−a21∗a12)

 

  因为矩阵的本质其实就是二维数表,我们可以用二维数组来表示这个方程组的系数。

  我们先定义一个二维数表:a[2][2],和一个一维数表:b[2]

  那么a11可以写成:a[0][0],a12可以写成 a[0][1],a21,a22同理。则:

 

x1=(b[0]∗a[1][1]−b[1]∗a[0][1])/(a[0][0]∗a[1][1]−a[1][0]∗a[0][1])x1=(b[0]∗a[1][1]−b[1]∗a[0][1])/(a[0][0]∗a[1][1]−a[1][0]∗a[0][1])

 

  x2道理一样。

  所以,通过双下标变量,我们只需要为a[i][j],b[i]中的元素赋值,便可以轻松解决方程组的问题。

  另外,通过双下标变量来表示一张二维数表,使下标变量的行列下标正好与数据在表格中的位置相对应,形象直观地反映了二维表格。

 

2. 二维数组定义

 

  很简单,由双下标变量组成的数组就称为二维数组,双下标变量就是数组的元素。

  二维数组定义的一般形式和一维数组大同小异,只是下表中的常量表达式多了一个(维度加一):

<类型标识符> <数组名标识符> [<常量表达式>] [<常量表达式>]

  例如:float a [3] [4] ,b [5] [6] ;

  这里的float表示二维数组中元素的类型是单精度浮点型, a、b 就是给数组取的名字。

  注意:a [3] [4] 千万千万不要写成 a [3 , 4] !

 

  上面我们把二维数组理解成二维图表,我们也可以将二维数组看成元素是一维数组的一维数组,将维数降低。

  比如 a [3] [4],我们可以把 a 看成一个一维数组,里面有三个元素:a [0]、a [1]、a[2],每个元素又包含4个元素:

 

a [0]          a [0] [1]a [0] [2]a [0] [3]a [0] [4]
a [1]a [1] [1]a [1] [2]a [1] [3]a [1] [4]
a [2]a [2] [1]a [2] [2]a [2] [3]a [2] [4]

 

  这种理解方法在数据初始化和用指针表示时显得很方便。

 

  在C语言中,二维数组中元素排列的顺序是按行存放的,就是说先排列第一行的数据,再排列下第二行的数据,以此类推。如图:

 

  

  数组元素可以出现在表达式中也可以被赋值,例如:b [1] [2] = a [1] [3] / 2。

  小编在这里想提醒一下:要严格区分定义数组时用的 a [5] [6] 和引用元素时的 a [5] [6] 的区别哦!

3.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

  对二维数组的初始化有一下几种办法:

(1)分行给二维数组赋值

  这个方法用到了我们前面讲的对二维数组的降维理解,比如:

int a [2] [3] = {{1, 2, 3}, {4, 5, 6}};

  此语句先将第一行元素依次赋值为:1、2、3,然后将第二行元素赋值为:4、5、6,因此说是按行赋值。

(2) 可以只有一个花括号,按二维数组元素的排列顺序对各元素依次赋值

  比如:

int a [2] [3] = {1, 2, 3, 4, 5, 6};

(3)对部分元素赋初值

  ①

int a [2] [3] = {{2}, {4}};

  此语句表示只给第一行第一个元素赋值为2,第二行第一个元素赋值为4,而其他元素都为0。

  ②

int a [2] [3] = {{1, 2, 3}};

  此语句表示只给第一行三个元素分别赋值为:1、2、3。

  ③

int a [2] [3] = {{},{1, 2, 3}};

  此语句表示只给第二行三个元素分别赋值为:1、2、3。

(4)定义数组时对第一维的长度可以不定义,但必须定义第二维的长度

  例:

int a [] [3] = {1, 2, 3, 4, 5, 6};

  系统会根据输入的总个数分配存储空间,易知这个二维数组有二行;

  再如:

  有关二维数组的知识就讲到这里啦,欢迎小伙伴来交流哦!

  预告:二维数组的应用

  2020-04-21 17:26:54

 

评论 0

暂无评论
0
0
0
立即
投稿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